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政新闻 > 【学习十九大精神征文比赛获奖作品选登】新思想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学习十九大精神征文比赛获奖作品选登】新思想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是面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政治宣言,整个报告思想博大、内涵丰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吹响了时代号角。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创造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领会这一重大思想和基本方略彰显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和根本取向,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统筹“四个伟大”,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首先,从认识论维度看,这一重要思想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向具有的理论品格和创新锐气。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勇于和善于理论探索、思想创新,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为我们把握新方位、适应新要求、履行新使命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了艰辛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党庄重宣布,我们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和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十九大报告还从十四个方面的基本方略全面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和对党和国家事业各方面作出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就此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充分展示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光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航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确保党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从方法论维度看,这一重要思想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从实际出发的实践导向。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顺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化,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描画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幅美好愿景,就是从现在到2020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30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两步走”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们党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是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实现的伟大目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为此,习总书记在报告中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脉络,对开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军队建设、和平外交建设和党的建设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任务新要求。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准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十四个坚持”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从价值观维度看,这一重要思想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为民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主线。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历史的铁律。中国共产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其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成就的伟业都是在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下取得的。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只有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遇到各种风浪和挑战时,才会安如泰山,坚如磐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共3万多字,通过中文分词技术可以得到全文的高频词列表,其中位列第一的词是“发展”,共出现232次;第二是“人民”,共出现203次,通过进一步分析“人民”词语出现的句子,提取这些句子中的关键词,我们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是十九大报告对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庄严承诺。“民主”“团结”“权益”“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美好生活”“当家作主”等等每一个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词,层层叠叠,结结实实地搭建成了一幢稳固而温馨的家!报告还明确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目标就是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先后3次强调“人的全面发展”,6次提到“共同富裕”,5次突出“公平正义”。报告还提出“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的根本目的。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动力所在。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同时,首次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明确提出来,并处于第一个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之后,其他十二个基本方略之前的突出位置。这样,“以人民为中心”就从核心价值、发展思想上升为治党治国治军的基本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人民的历史地位、主体地位和根本力量,就是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穿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包含五个方面内涵。其一,发展是为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目标。其二,现代化的本质是人民的现代化,物质现代化服务于人民现代化。其三,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其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调动人民积极性与创造性。其五,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分享。这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依据与思想之魂。总而言之,无论是党的理论、路线、方略,还是价值、目标、战略的确定与调整都必须以人民为中心。

  在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决定了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正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这深刻阐明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永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一是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最聪明、最有智慧,我们要当好群众的学生,在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精神营养。二是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关心群众的疾苦,做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三是转变作风,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人民群众才能组织起来和你一起干。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作文中写道,在我们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倾听群众声音、反映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让人民评价党和政府的工作,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汇聚起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伟力。正如马克思所言,“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Copyright © 2010 www.qhdxsz.com All Rights Reserved,Powered
主办单位:青海大学党委宣传部 ICP备案编号:青ICP备10201142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qhu.edu.cn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1号 邮编:8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