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法制园地

清除污言秽语生存的公共空间

前不久,笔者去绍兴城区办事,路遇两名行人正吵架。虽在众人的劝说下双方没有动手,但满嘴的污言秽语终让劝架人替他们脸红。事实上,公共场所出现污言秽语,由来已久,见怪不怪。笔者以为,对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绍兴而言,公共场所出现污言秽语,该是与文明城市不相符的,或者说,它会损害文明城市的形象。或许,在有些人看来,在公共场所污言秽语只是个人小节,无伤大雅。其实不然,长此以往,必然影响文明城市形象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近日,上海市文明办在新修订的《上海市文明城区测评体系》和《上海市文明进步指数测评体系》中,将“公共场所不存在污言秽语”作为测评的重要指标内容进行实地监测考评(据《解放日报》)。就是为了从小处出发,从市民日常的言谈举止出发,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公共场所不存在污言秽语”,既事关个人的社会道德、文明修养,也关乎城市的公共道德、文明程度。可以想象,一个城市假若公共场所污言秽语满天飞,这个城市哪里还有道德、文明可言?而在一个缺失道德、文明的城市里,市民还有什么安全感、舒适感可言?更遑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成为现实。而一个没有安全感、舒适感,不能让市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城市,又怎么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乘客在公共交通上挤蹭、碰撞、踩脚等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人为这些小事出口伤人,互相谩骂,受到劝告时还振振有词:‘骂人不犯法’‘谁也管不着’;一些出租车司机在载客过程中,一边开车一边骂骂咧咧,严重影响乘客情绪”,凡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因小事引起污言秽语所产生的后果,小则相互对骂,中则拳脚相加,大则触犯法律。对此,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毫无疑义,将“公共场所不存在污言秽语”纳入社会文明测评体系,政府部门加大教育引导、监督管理力度,全社会动员起来共同参与、相互监督,这固然是清除污言秽语公共空间的必然途径和有效举措,但与此同时,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市民则更须加强自律,因为市民既是主体也是主力。事实上,只有每一个市民都被动员起来了,都积极地投入了,那么,“星星之火”才“可以燎原”,以点连线、以线成片的集聚效应才能够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市民加强自律,关键在于将自己最好的“那一面”展示给别人。毋庸讳言,每一个人不论在家还是在外都会碰上不称心、不如意的烦恼事。相由心生,遇到烦恼事,“情绪、理性、价值观念等开了小差”,其总会形之于脸、出之于口。理智告诉我们,在公共场所不管遇到什么,我们都须学会克制,并尽可能把自己最好的“那一面”展示给别人。比如,当“地铁公交上挤蹭、碰撞、踩脚等现象”发生时,作为乘客的你若能对别人说声“对不起”,而对方若能道声“没关系”,剑拔弩张的紧张情势不就立马消解了吗?
来源:绍兴晚报 
【编辑】:陈海燕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10 www.qhdxsz.com All Rights Reserved,Powered
主办单位:青海大学党委宣传部 ICP备案编号:青ICP备10201142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qhu.edu.cn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1号 邮编:8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