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延安精神 > 红色光芒照千秋 延安精神永相传

红色光芒照千秋 延安精神永相传

        夜色下的延安,汉中凉皮的小摊即将收摊,面馆的桌椅也陆续空了出来,广场的大秧歌越扭越来劲儿,有人鼓掌叫好,大妈的腿脚比年轻人还活泛。这是今天的延安。
抗战时期,经济上实现自给自足的延安,在文化领域也开始了突破。延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文化界名人,丁玲、冼星海,他们很多人甚至抛弃了优厚的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奔赴延安。
1938年,毛泽东告诫文艺工作者:“你们不应当是只能简单地记述社会生活的艺术工作者,而应当有为新中国奋斗的远大理想。不但要抗日,还要在抗战过程中为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而努力,还要有实现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的理想。”
         抗战爆发前,冼星海就是上海的知名音乐家,生活环境非常安逸,但他向往延安。配音公司许诺高薪还是无法挽留他,他和妻子同赴延安,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从延安纪念馆的墙壁上,看到质朴的歌词,依然可以感觉到音乐的震撼和穿透力。
         从城市走向延安的文艺人士,和延安的融合刚开始并不是那么默契。
         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曾提到,延安有一个小墙报,老百姓一看是“别的东西”,他也来看一看,但看到漫画就不看了,就走了。
         解说员介绍说,当时,前往延安的年轻人尤其是文艺青年的到来给延安带来了活跃的气氛。可是,很多创作老百姓看不懂,这个问题难倒了当时文艺界不少人。
         1942年4月底,许多文艺工作者接到毛泽东和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凯丰的联名请柬,邀请大家5月2日到杨家岭开个座谈会。会上毛泽东先讲话,请大家讨论文艺工作者的立场、态度、工作对象和学习问题。这些问题真的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不少人还因为意见不同争论得面红耳赤。
        从那时起,文艺工作者们开始从心底里相信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毛泽东在这次座谈会上开始和结束的讲话就是后来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华君武的漫画开始融入群众的生活,用老百姓熟悉的内容作为漫画题材。作家们则创作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等一系列代表延安特色的作品。这些文艺界专业人士,在延安创办了文艺团,比如鲁迅艺术学院等。推出了大量的戏剧,如《白毛女》。这些作品在根据地的演出,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斗志,团结了各阶层。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延安创办了30多所干部学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中央到延安后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军事学府,先后培养了10多万德才兼备的抗日军政人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中央党校、马列学院是培养党的中高级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毛泽东于1943年还为中央党校亲笔题写了“实事求是”的题词,这个题词一直被奉为中央党校的办学宗旨,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那些长眠地下的年轻生命,求的是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安宁,在此基础之上,国土是我们的,就必定寸土必争。
        从延安纪念馆的旧照片中,那些投奔延安的青年,脸上永远带着向往的微笑,就好像他们一定知道,光明就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也一定是每个人的中国。
        1948年3月28日,毛主席和中央机关东渡黄河,迁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从此,西柏坡的故事开始了。       [编辑:张煜]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10 www.qhdxsz.com All Rights Reserved,Powered
主办单位:青海大学党委宣传部 ICP备案编号:青ICP备10201142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qhu.edu.cn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1号 邮编:8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