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梦 正能量 > 志丹足球:坚守11年,我为中国足球代言

志丹足球:坚守11年,我为中国足球代言

            志丹足球

●志丹足协现有工作人员10名,大多是兼职,工作没有报酬,其中2人无业。

●志丹足协目前有31个会员单位,其中30个为县中、小学和幼儿园,专业教练员6人,兼职教练员近50人,足球人口5000人。

●志丹足协每年举行足球活动70天以上,集训60天,每年有300人参加集训,200名优秀小球员外出参赛,组织60名校园足球指导员、校长参加业务培训。

●2013/2014年度志丹县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共分小学男子组、女子组、混合组及中学男子组四个组别,共23支球队。

●2011年,志丹县代表延安市取得陕西省运会男子足球第三名,女子足球第四名。在陕西省中学生足球比赛中,志丹县足球队打入四强,均创延安市二十年最佳战绩。

●历年来志丹县有13名队员被中国足协评为“希望之星”、“玫瑰之星”,并为陕西省女足、陕师大附中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附中输送队员多名,培养了20名二级运动员。

“11年了,终于算做出了一点成绩,付出的努力也得到认可,这让我们感到欣慰。”———丁常保

多天蹲守,艰难拿到红头文件

2002年韩日世界杯之夏,让只在上小学时当过班级球队替补的23岁陕北青年丁常保第一次感受到了足球的魅力,但同时中国队在世界杯上“270分钟零进球”的糟糕表现也让丁常保深受刺激,他因此萌生了为中国足球做点什么的想法。他找到朋友李建勇,提出在志丹成立一家足球俱乐部、给县里的孩子提供踢球机会的想法。之后,在县防疫站工作的姚功辉也加入进来,这三人在2003年3月发起成立的足球俱乐部挂靠在科技局所办的网站“志丹之窗”名下,这也是后来志丹足协的前身。

志丹足球俱乐部成立后着手组建了一支成人队和一支学生队,要在人口15万的志丹县找到二三十个爱踢球的人并不难,但怎么才能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呢?此事一直到2007年才出现转机,在时任北京国安俱乐部副董事长的张路的建议下,丁常保他们折腾了很久,才在民政局注册成立了志丹县足协。有球迷调侃说,也许丁常保他们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在不经意间创建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民间足协”———没有政府拨款、没有县文体局官员在其中任职、没有办公地点。也是在2007年,丁常保当上了科技局的副局长,而时任县教育局局长的刘保全曾是他的上级,他因此打起了老领导的主意。由于多次到教育局都没有找到刘保全,丁常保让家住教育局附近的李建勇每天早上8点就到刘保全的办公室门前堵着,一旦看到老领导就给他打电话。就这样蹲守了多天,才如愿以偿。在做通了刘保全的工作后,教育局向志丹县各中小学下发了《关于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足球运动发展的通知》以及《志丹县中小学足球活动实施办法》等红头文件,志丹足协大力发展全县中小学校园足球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在这之后,很多事情都水到渠成,有的甚至顺利得让丁常保都不敢相信。2008年7月,志丹县小学生足球联赛开幕,当时只有8所学校的12支男女足球队参加,而到今天,志丹县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已经有四个组别共23支球队,此外还有9支球队参加的成人联赛、“县长杯”金杯赛以及“足协杯”市镇小学足球运动会等赛事,而多所学校也建立起了校内联赛。2009年,志丹县被正式纳入中国关工委、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共同主办的“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计划”中,成为校园足球工作示范县。随后丁常保制作的一段视频被时任中国足协青少部主任的冯剑明带回北京,也因此打动了当时的中国足协高层。2010年,全国校园足球办公室授予志丹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试点县”的称号,这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个试点县之一。今天,志丹县1.8万在校学生中,经常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人数达到5000人,志丹代表队也积极参与到中国足协组织的各类足球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中,每年有200名学生外出参赛,“11年了,终于算做出了一点成绩,付出的努力也得到认可,这让我们感到欣慰。”丁常保感慨地说。

“组织业务培训、球员集训都得吃饭,但饭钱只能要么先结一半,要么打白条,总是千方百计先把钱用到比赛和训练中,说起来挺对不起这些饭馆老板的。”———丁常保

每年30万预算,撑起23支校园球队

2003年“志丹之窗”足球俱乐部成立后,第一笔启动资金来自于县科技局的2000元冠名费。当时俱乐部有两支球队,装备、器材都需要用钱,2000元确实是杯水车薪。丁常保回忆,他利用当时到西安出差的机会,买了几个足球,给每名球员装备了球衣,“每套球衣17元,印号2元,印队徽2元,总共21元。足球和球衣一买,就没剩几个钱了。”无奈之下,丁常保和伙伴们跑到各个单位去化缘,筹集办赛经费。第一笔赞助来自于县里某局的500元,不过这对丁常保来说是一次很不愉快的经历,“就像打发要饭的一样,我当时非常愤怒,很想转身就走,但为了志丹足球的发展,只有忍了。”虽然当时县里很多单位领导听到丁常保来了就躲,但他们还是从土地局和采油厂争取到了2万元的赞助,很长一段时间志丹足协一年的经费就是在2万元上下。

2010年,志丹县成为全国校足办的试点县,每年可以领到22万元的专款经费。2011年丁常保又“死缠烂打”,从县财政争取到了每年10万元的校园足球活动经费。听上去一年30来万的预算不算少,但真正用起来也是捉襟见肘。志丹足协要给参加校园联赛的23支球队每名球员配备两套球衣,虽然只是四五十元一件的廉价球衣,但算下来也要好几万元,另外还有比赛场租、饮水等费用,一年下来不是小数,而且为了鼓励各校足球队的教练,志丹足协到了年底都会给每名教练发放2500元-3000元的训练津贴,所以一年下来还是“四处漏风”。志丹足协现有10名工作人员,大部分都从来没有从足协这里领取过收入,属于长期义务兼职。丁常保说,足协现在在县里饭馆还欠着不少钱,“组织业务培训、球员集训都得吃饭,但饭钱只能要么先结一半,要么打白条,总是千方百计先把钱用到比赛和训练中,说起来挺对不起这些饭馆老板的。”

在今年一夜爆红后,志丹足协并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赞助经费滚滚而来,目前只有两家外地企业向丁常保表达了资助的想法,一家表示可以提供地毯式草皮,另一家有意在志丹援建一块球场,但目前这些都还只停留在意向中。

任重道远

“现在都说志丹足球火了,但我们自己知道,未来的路依然坎坷,任重而道远。”———丁常保

曾用100斤米面“收买”家长

在志丹县发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困难就是很多学生家长不支持孩子踢球,曾6次拿到志丹县校园足球联赛各组别冠军的沙道子小学教练李欣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我们很多家长都是农民,没有什么文化,所以根本不理解孩子踢球有什么意义,在他们看来只有学习好才有出路。”

2008年志丹县校园联赛启动后,志丹足协每年都会组织球员参加冬训、夏训,为此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动员家长,每天足协都会给参加集训的孩子发放2元钱的补贴,并且管一顿饭,到了春节还会给每个孩子发50斤大米和50斤面粉,丁常保说:“当时一年只有2万左右的经费,但为了留住孩子,只能用这种方式去‘收买’家长,但有些家长收了米面之后,第二年又不让孩子来了。”而让丁常保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发生在2012年,当时市小学有个叫高海梅的小姑娘踢球很出挑,北京、天津的女足俱乐部和恒大足校都看上了她,丁常保就想带她到北京去试训,但遭到在乡下务农的高海梅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居然说怕我把孩子带出去卖掉!我好歹也是县里面的干部啊,这可把我气坏了。”小学毕业后,高海梅就没有再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直到今天侯市小学的教练李振洲都在为这棵被荒废的好苗子而扼腕叹息,丁常保一语道破:“我们很多农村家庭,就想着早点把姑娘嫁出去,这里的彩礼行情在10万左右,这对他们来说比让孩子踢球更有吸引力。”

虽然最近两年因为县里面足球运动开展得愈发火热,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少学生家长的观念,他们认为踢球至少可以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所以逐渐持支持态度,但依然还是有不少家长拒绝让孩子参与足球运动,李欣智教练表示:“学校虽然很支持,但不少家长和班主任仍认为孩子踢球会影响学习,现在我只能利用体育课进行训练。就是这样,有些家长还要在体育课时来干涉,所以这校园足球真的不太好搞。”丁常保则说:“现在都说志丹足球火了,但我们自己知道,未来的路依然坎坷,任重而道远。”
                  【来源:平潭网】    【编辑:黎小晶】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10 www.qhdxsz.com All Rights Reserved,Powered
主办单位:青海大学党委宣传部 ICP备案编号:青ICP备10201142号-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qhu.edu.cn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1号 邮编:810016